欢迎到leyu国际app。 官方网站 !

如何破解熔喷布产能“魔咒”?

时间: 2024-07-05 17:40:51 |   作者: 喷气纱布织机

产品描述

  一个产业的崛起,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或者央企、国企,应赋能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如何整合联动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设备,构建标准与拓宽下游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是打破熔喷布产业瓶颈的关键,但这不会一蹴而就,依然充满诸多挑战。

  要问眼下最难买的东西是啥,非口罩莫属。为啥日产能和产量已双双过亿,却依然“一罩难求”?

  作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口罩的年产量占全世界的50%。有人说,很难想象,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中国,竟然在小小的口罩上犯了难。

  “防骗!防疫期间,中石化熔喷布均定向供应口罩厂!”3月5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原来,3月4日,微信朋友圈有人借中石化名义出售熔喷布,当天就可以提货。实际上当天还未出产品,一天产量也才6吨,并且不对中间商出售。

  产品还没出,10吨熔喷布是哪儿来的?国务院设立的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需专区显示,熔喷布一直是最抢手的物资。

  熔喷布被称作口罩的“心脏”,是生产医用和N95口罩的关键性材料。一般医用性口罩主要由三层构成(SMS),内外两层均为纺粘层无纺布(S),中间的过滤层为熔喷无纺布(M),利用超细纤维的网状结构和静电吸附病毒粉尘、飞沫,起到阻隔和防护作用。1吨熔喷布至少可以生产100万只口罩或30万只N95口罩。

  口罩的生产链大致是,聚丙烯-熔喷料-熔喷布-口罩。上游化工原料聚丙烯和熔喷料国内产能均处于过剩状态,价格也从始至终保持稳定。我国熔喷布产业相对小众,每年用于口罩生产的熔喷布大概1万吨左右,大企业每天产量也就是10吨左右。一般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较为平稳,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特点。

  “大家都是先去抢口罩机,口罩机抢到了,却没有熔喷布,很多口罩机都在等着熔喷布呢!”江西赣州一位转产口罩的纺织品企业主和记者说,她所在的地区口罩的开工率还不及10%。为保障疫情期间应急物资供应,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口罩,国家采取兜底收购政策,也吸引了诸多跨界生产商。

  疫情导致口罩用量激增,上线了大量的口罩机,却没有熔喷布,成为口罩扩产的最大瓶颈,即使价格已从疫情前的每吨2万元疯涨到40万元,依然“一布难求”。

  据国家发改委3月2日消息,我国口罩产能已达1.1亿只/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但随着复工复产,按每天3亿只口罩的用量,熔喷布目前的产量依然跟不上口罩产能用量。

  3月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口罩等100多种医疗产品免除进口关税。其90%以上的口罩需从中国进口,仅医护人员口罩缺口就达2.7亿只。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全球口罩库存已经耗尽,不少国家已发出口罩告急的信息。

  随着全世界疫情的快速变化,熔喷布的进口渠道会快速收窄,中国又有望成为解决“口罩荒”的最大希望。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类似非典、禽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此等传染性疫情几乎每隔几年就可能爆发一次,口罩的用量随时会出现不定期增长,必须形成与之匹配的熔喷布产能储备。

  与其他很多制造产业一样,高端装备和核心部件是制约熔喷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掣肘。

  “设备是影响熔喷布短期内难以增产的重要原因,像熔喷模头、熔喷丝板一些核心设备需要进口,而且供货周期和组装时间都比较长,到生产出产品,最快也要3到5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同时,熔喷生产的基本工艺也比较高,一些专业方面技术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胜说。

  设备直接决定加工的精度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稳定性。一条熔喷布生产线投资至少要数百万、上千万,而且安装、调试和技术都要专业人才,高昂的成本和设备的生产调试周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短期内难以堵上熔喷布的产能缺口。

  熔喷布的质量决定口罩的质量,用于医用口罩的熔喷无纺布对产品质量、性能、过滤效率等有着严格要求。熔喷无纺布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熔喷模头,模头出料的均匀性和稳定能力,对材料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决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而全世界掌握精细化熔喷模头生产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主要由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全球年产量也就是几十台。

  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的厂家也不少,最重要的包含中国恒天集团下属宏大研究院、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旗下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但核心部件熔喷模头依然依赖进口。

  “熔喷模头就好比淋浴喷头,只是喷出的丝比较细,而且是带有驻极静电吸附功能的无纺布,进口设备能喷出细到相当于头发丝的1/30的超细短纤维,做出的无纺布特别细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孔隙非常小,可以阻挡比较细的颗粒,而一般的国产设备只能喷到头发丝的1/10-1/15。目前,国内多是单个模头,而德国等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已是熔喷和纺粘的多个复合型模头,产品性能和产能都优于国产设备。”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口罩及防护服面辅料专业方面技术顾问黄国波说。“国产设备比德国、美国、日本在技术先进性方面落后了整整一代,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不会让我们这些纺织大国引进的。”

  黄文胜说,不仅是熔喷模头、熔喷丝板,包括风机、压缩机等熔喷布生产线配套设备在精细化和稳定能力上都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纤维丝的细度和驻极处理是熔喷布技术的关键,纤维太细,阻力就大,影响呼吸。驻极技术让纤维表面带上静电,吸附细微颗粒物,决定口罩阻挡病毒的能力,静电保持时间越长越好。但这两者互为矛盾,低阻力且高吸附性,是行业一直努力攻克的难点。”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敬伟介绍说,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规模的公司掌握了这个技术。

  国内只有天津泰达、山东俊富等少数大型熔喷布生产企业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高丰和说,“国内新增熔喷布生产线绝大多数都是国产设备,一些甚至没有上驻极设备,有的也不掌握全套驻级技术,而没有新的驻极技术很难保证产品的过滤效果和稳定性。”

  “我国熔喷布模头系统的精细化程度,生产的大型化、复合化、高速化上,确实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天津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程博闻指出。

  有业内专家说,如何理解一个制造强国?发动机能否造出来固然是一个标志,小小口罩能不能造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过去口罩需求不明显,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没有暴露。而这次疫情,却把我们的“基本功”给考出来了,卡在了重要原材料熔喷布上。

  3月6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提前两天产出合格熔喷布,打通口罩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内首个口罩全产业链的生产商。

  因为熔喷布的奇缺,2月24日,中国石化决定自己投资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两家企业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吨/天,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紧张形势。

  “市场要说明,我们就生产什么,市场紧缺什么,我们就去补什么口,口罩生产能有多快,就要多快,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样一个时间段大企业一定要有大担当,承担大责任。”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说。

  中国石油也上线条熔喷布生产线吨熔喷布用来生产口罩。此外,还有一些跨界生产的企业。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预测,从整体上看,熔喷非织造布日产能将达到200吨左右,能够完全满足约2亿只平面口罩或60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总量上能够完全满足最低需求。

  口罩产量或许可以逐步满足需求,是否意味着熔喷布产业的“魔咒”就此被打破了呢?

  每一次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刺激熔喷布产业的发展。抗击非典,熔喷和SMS无纺布的功效被重新认识,引发新一轮扩容。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熔喷布的奇缺暴露出,产业的金字塔尖依然被制造业强国掌握。

  非常时期,诸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此类大公司能够调动全球资源,不计经济得失,全力打通全产业链。然而,熔喷布产品的小众化又决定其在这类企业的产品结构中占比太小,未来会否进行研发投入,破解产业“痛点”,还不得而知。

  “危中有机,这次疫情也是行业洗牌的一次机会,不仅是增产,更要致力打造专业高端产品,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产品。”吕大鹏说。

  一直以来,熔喷布产业就是“散兵游勇”,发展极端不平衡。“每次疫情过后总有一批企业倒闭和破产,这已经是行业规律了。”黄文胜说。

  程博闻说,“要解决熔喷布产业的深层次矛盾,保持产业的生命力,必须走可持续、高端化道路。只生产口罩单一类产品,疫情之后肯定是死路一条,即使是中国石化这类的企业,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必须拓展下游高端市场,比如,在汽车、飞机、环保、能源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建立更多的产品储备路线,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真正打通产业链。”

  一个产业的崛起,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或者央企、国企,应赋能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从原材料、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应用技术和标准、下游商品市场,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激发整个产业的活力,推动产业整体技术的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方向,程博闻指出。

  “如何整合联动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设备,构建标准与拓宽下游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是打破熔喷布产业瓶颈的关键,但这不会一蹴而就,依然充满诸多挑战。”程博闻坦言。

  一个产业的崛起,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或者央企、国企,应赋能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如何整合联动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设备,构建标准与拓宽下游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是打破熔喷布产业瓶颈的关键,但这不会一蹴而就,依然充满诸多挑战。

  要问眼下最难买的东西是啥,非口罩莫属。为啥日产能和产量已双双过亿,却依然“一罩难求”?

  作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口罩的年产量占全世界的50%。有人说,很难想象,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中国,竟然在小小的口罩上犯了难。

  “防骗!防疫期间,中石化熔喷布均定向供应口罩厂!”3月5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原来,3月4日,微信朋友圈有人借中石化名义出售熔喷布,当天就可以提货。实际上当天还未出产品,一天产量也才6吨,并且不对中间商出售。

  产品还没出,10吨熔喷布是哪儿来的?国务院设立的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需专区显示,熔喷布一直是最抢手的物资。

  熔喷布被称作口罩的“心脏”,是生产医用和N95口罩的关键性材料。一般医用性口罩主要由三层构成(SMS),内外两层均为纺粘层无纺布(S),中间的过滤层为熔喷无纺布(M),利用超细纤维的网状结构和静电吸附病毒粉尘、飞沫,起到阻隔和防护作用。1吨熔喷布至少可以生产100万只口罩或30万只N95口罩。

  口罩的生产链大致是,聚丙烯-熔喷料-熔喷布-口罩。上游化工原料聚丙烯和熔喷料国内产能均处于过剩状态,价格也从始至终保持稳定。我国熔喷布产业相对小众,每年用于口罩生产的熔喷布大概1万吨左右,大企业每天产量也就是10吨左右。一般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较为平稳,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特点。

  “大家都是先去抢口罩机,口罩机抢到了,却没有熔喷布,很多口罩机都在等着熔喷布呢!”江西赣州一位转产口罩的纺织品企业主和记者说,她所在的地区口罩的开工率还不及10%。为保障疫情期间应急物资供应,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口罩,国家采取兜底收购政策,也吸引了诸多跨界生产商。

  疫情导致口罩用量激增,上线了大量的口罩机,却没有熔喷布,成为口罩扩产的最大瓶颈,即使价格已从疫情前的每吨2万元疯涨到40万元,依然“一布难求”。

  据国家发改委3月2日消息,我国口罩产能已达1.1亿只/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但随着复工复产,按每天3亿只口罩的用量,熔喷布目前的产量依然跟不上口罩产能用量。

  3月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口罩等100多种医疗产品免除进口关税。其90%以上的口罩需从中国进口,仅医护人员口罩缺口就达2.7亿只。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全球口罩库存已经耗尽,不少国家已发出口罩告急的信息。

  随着全世界疫情的快速变化,熔喷布的进口渠道会快速收窄,中国又有望成为解决“口罩荒”的最大希望。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类似非典、禽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此等传染性疫情几乎每隔几年就可能爆发一次,口罩的用量随时会出现不定期增长,必须形成与之匹配的熔喷布产能储备。

  与其他很多制造产业一样,高端装备和核心部件是制约熔喷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掣肘。

  “设备是影响熔喷布短期内难以增产的重要原因,像熔喷模头、熔喷丝板一些核心设备需要进口,而且供货周期和组装时间都比较长,到生产出产品,最快也要3到5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同时,熔喷生产的基本工艺也比较高,一些专业方面技术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胜说。

  设备直接决定加工的精度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稳定性。一条熔喷布生产线投资至少要数百万、上千万,而且安装、调试和技术都要专业人才,高昂的成本和设备的生产调试周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短期内难以堵上熔喷布的产能缺口。

  熔喷布的质量决定口罩的质量,用于医用口罩的熔喷无纺布对产品质量、性能、过滤效率等有着严格要求。熔喷无纺布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熔喷模头,模头出料的均匀性和稳定能力,对材料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决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而全世界掌握精细化熔喷模头生产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主要由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全球年产量也就是几十台。

  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的厂家也不少,最重要的包含中国恒天集团下属宏大研究院、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旗下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但核心部件熔喷模头依然依赖进口。

  “熔喷模头就好比淋浴喷头,只是喷出的丝比较细,而且是带有驻极静电吸附功能的无纺布,进口设备能喷出细到相当于头发丝的1/30的超细短纤维,做出的无纺布特别细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孔隙非常小,可以阻挡比较细的颗粒,而一般的国产设备只能喷到头发丝的1/10-1/15。目前,国内多是单个模头,而德国等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已是熔喷和纺粘的多个复合型模头,产品性能和产能都优于国产设备。”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口罩及防护服面辅料专业方面技术顾问黄国波说。“国产设备比德国、美国、日本在技术先进性方面落后了整整一代,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不会让我们这些纺织大国引进的。”

  黄文胜说,不仅是熔喷模头、熔喷丝板,包括风机、压缩机等熔喷布生产线配套设备在精细化和稳定能力上都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纤维丝的细度和驻极处理是熔喷布技术的关键,纤维太细,阻力就大,影响呼吸。驻极技术让纤维表面带上静电,吸附细微颗粒物,决定口罩阻挡病毒的能力,静电保持时间越长越好。但这两者互为矛盾,低阻力且高吸附性,是行业一直努力攻克的难点。”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敬伟介绍说,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规模的公司掌握了这个技术。

  国内只有天津泰达、山东俊富等少数大型熔喷布生产企业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高丰和说,“国内新增熔喷布生产线绝大多数都是国产设备,一些甚至没有上驻极设备,有的也不掌握全套驻级技术,而没有新的驻极技术很难保证产品的过滤效果和稳定性。”

  “我国熔喷布模头系统的精细化程度,生产的大型化、复合化、高速化上,确实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天津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程博闻指出。

  有业内专家说,如何理解一个制造强国?发动机能否造出来固然是一个标志,小小口罩能不能造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过去口罩需求不明显,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没有暴露。而这次疫情,却把我们的“基本功”给考出来了,卡在了重要原材料熔喷布上。

  3月6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提前两天产出合格熔喷布,打通口罩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内首个口罩全产业链的生产商。

  因为熔喷布的奇缺,2月24日,中国石化决定自己投资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两家企业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吨/天,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紧张形势。

  “市场要说明,我们就生产什么,市场紧缺什么,我们就去补什么口,口罩生产能有多快,就要多快,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样一个时间段大企业一定要有大担当,承担大责任。”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说。

  中国石油也上线条熔喷布生产线吨熔喷布用来生产口罩。此外,还有一些跨界生产的企业。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预测,从整体上看,熔喷非织造布日产能将达到200吨左右,能够完全满足约2亿只平面口罩或60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总量上能够完全满足最低需求。

  口罩产量或许可以逐步满足需求,是否意味着熔喷布产业的“魔咒”就此被打破了呢?

  每一次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刺激熔喷布产业的发展。抗击非典,熔喷和SMS无纺布的功效被重新认识,引发新一轮扩容。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熔喷布的奇缺暴露出,产业的金字塔尖依然被制造业强国掌握。

  非常时期,诸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此类大公司能够调动全球资源,不计经济得失,全力打通全产业链。然而,熔喷布产品的小众化又决定其在这类企业的产品结构中占比太小,未来会否进行研发投入,破解产业“痛点”,还不得而知。

  “危中有机,这次疫情也是行业洗牌的一次机会,不仅是增产,更要致力打造专业高端产品,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产品。”吕大鹏说。

  一直以来,熔喷布产业就是“散兵游勇”,发展极端不平衡。“每次疫情过后总有一批企业倒闭和破产,这已经是行业规律了。”黄文胜说。

  程博闻说,“要解决熔喷布产业的深层次矛盾,保持产业的生命力,必须走可持续、高端化道路。只生产口罩单一类产品,疫情之后肯定是死路一条,即使是中国石化这类的企业,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必须拓展下游高端市场,比如,在汽车、飞机、环保、能源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建立更多的产品储备路线,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真正打通产业链。”

  一个产业的崛起,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或者央企、国企,应赋能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从原材料、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应用技术和标准、下游商品市场,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激发整个产业的活力,推动产业整体技术的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方向,程博闻指出。

  “如何整合联动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设备,构建标准与拓宽下游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是打破熔喷布产业瓶颈的关键,但这不会一蹴而就,依然充满诸多挑战。”程博闻坦言。

QQ